网站首页
IT科技
系统运维
人工智能
应用开发
数据库
域名
知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老铁,索引别想乱用
游客发表
老铁,索引别想乱用
发帖时间:2025-11-05 11:20:38
[IT科技]
来源:
益强编程堂
复制CREATETABLE `user` ( `id` intNOTNULL,老铁
`name` varchar(255) NULL, PRIMARYKEY (`id`) ); 1.2.3.4.5.
科技前瞻
汇智坊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人人网
点点网
复制网址
打印
相关内容
以元赛电子(以元赛电子的产品和发展前景如何?)
MySQL Next-Key Lock 加锁范围总结
Redis 是并发安全的吗?你确定?
改名的风险!GitHub上数百万个存储库可能被劫持
电脑时间日期设置错误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索电脑时间日期设置错误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Linux 文件系统挂装与高层体系结构
Linux inotify使用安装创建设备
Apache负载均衡代码全解
随机阅读
探索GTX1040的性能和功能(GTX1040)
Linux Monitorix套件解壓縮修改安裝程式
ChatGPT 主题相关的安卓恶意软件开始涌现
Redisson 分布式锁源码之公平锁加锁
个人平常经常用到 TeamViewer,TeamViewer 10 发布之后提供了显著的性能优化,还同时提高了语音传输质量、优化了登录时间及提高多核处理器的处理能力。现在将在 Ubuntu 15.10 中安装 TeamViewer 10 的步骤记录说明一下,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试用。Ubuntu 15.10中安装TeamViewer 10安装过程非常简单,大家按如下步骤操作即可:1.使用终端下载安装程序(32位和64位Ubuntu通用)复制代码代码如下:sudo dpkg -i teamviewer_i386.deb 3.使用如下命令处理依赖问题复制代码代码如下:sudo apt-get install –f 安装好之后就可以直接使用啦!跟 Windows 版本界面都差不多。以上就是Ubuntu 15.10中安装TeamViewer 10的简单介绍,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虚拟化环境下服务器负载均衡的参考实现
浅谈G行基于主机安全能力框架的安全运营实践
Linux vmware安装完成最终安装失败,在编译
当你想重装Ubuntu或者仅仅是想安装它的一个新版本的时候,假如有个便捷的方法来重新安装之前的应用并且重置其设置会很方便的。此时 Aptik 粉墨登场,它可以帮助你轻松实现。Aptik(自动包备份和恢复)是一个可以用在Ubuntu,Linux Mint 和其他基于Debian以及Ubuntu的Linux发行版上的应用,它允许你将已经安装过的包括软件库、下载包、安装的应用和主题、用户设置在内的PPAs(个人软件包存档)备份到外部的U盘、网络存储或者类似于Dropbox的云服务上。注意:当我们在此文章中说到输入某些东西的时候,假如被输入的内容被引号包裹,请不要将引号一起输入进去,除非我们有特殊说明。想要安装Aptik,需要先添加其PPA。使用Ctrl + Alt + T快捷键打开一个新的终端窗口。输入以下文字,并按回车执行。复制代码代码如下:sudo apt-get update更新完毕后,你就完成了安装Aptik的准备工作。接下来输入以下命令并按回车:复制代码代码如下:sudo apt-get install aptik注意:你可能会看到一些有关于获取不到包更新的错误提示。不过别担心,假如这些提示看起来跟下边图片中类似的话,你的Aptik的安装就没有任何问题。安装过程会被显示出来。其中一个被显示出来的消息会提到此次安装会使用掉多少磁盘空间,然后提示你是否要继续,按下“y”再按回车,继续安装。当安装完成后,输入“Exit”并按回车或者按下左上角的“X”按钮,关闭终端窗口。在正式运行Aptik前,你需要设置好备份目录到一个U盘、网络驱动器或者类似于Dropbox和Google Drive的云帐号上。这儿的例子中,我们使用的是Dropbox。一旦设置好备份目录,点击启动栏上方的“Search”按钮。在搜索框中键入 “aptik”。结果会随着你的输入显示出来。当Aptik图标显示出来的时候,点击它打开应用。此时一个对话框会显示出来要求你输入密码。输入你的密码并按“OK”按钮。Aptik的主窗口显示出来了。从“Backup Directory”下拉列表中选择“Other…”。这个操作允许你选择你已经建立好的备份目录。注意:在下拉列表的右侧的 “Open” 按钮会在一个文件管理窗口中打开选择目录功能。在 “Backup Directory” 对话窗口中,定位到你的备份目录,然后按“Open”。注意:假如此时你尚未建立备份目录或者想在备份目录中新建个子目录,你可以点“Create Folder”来新建目录。点击“Software Sources (PPAs).”右侧的 “Backup”来备份已安装的PPAs。然后“Backup Software Sources”对话窗口显示出来。已安装的包和对应的源(PPA)同时也显示出来了。选择你需要备份的源(PPAs),或者点“Select All”按钮选择所有源。点击 “Backup” 开始备份。备份完成后,一个提示你备份完成的对话窗口会蹦出来。点击 “OK” 关掉。一个名为“ppa.list”的文件出现在了备份目录中。
SQL中的行转列和列转行
Linux Makefile编译使用的环境从helloworld入手
Linux Samba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检查是否安装
电脑开机蓝屏错误代码解析(深入解读常见蓝屏错误代码,提供解决方案)
网络安全知识:什么是模糊测试?
热门排行
以小新出色版510s怎么样(性能稳定,外观时尚,性价比高)
如何查询你的Pandas数据帧?
Linux openmosix硬件配置和具体安装步骤
新型 macOS 恶意软件 ShadowVault 曝光,专门窃取用户敏感信息
想知道在Linux中你正在使用的网卡是什么吗? 在Linux中很容易就找出网卡的生产商。打开一个终端并输入下面的额命令:复制代码代码如下:sudo lshw -C network假如上面的命令不能在sudo下使用,那就别用 sudo 的特权模式。它的输出看上去有点奇怪但是很有用。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network description: Wireless interface product: BCM4360 802.11ac Wireless Network Adapter vendor: Broadcom Corporation physical id: 0 bus info: pci@0000:03:00.0 logical name: wlan0 version: 03 serial: 9c:f3:87:c1:5d:6a width: 64 bits clock: 33MHz capabilities: busmaster caplist ethernet physical wireless configuration: broadcast=yes driver=wl0 driverversion=6.30.223.248 (r487574) ip=192.168.1.23 latency=0 multicast=yes wireless=IEEE 802.11abg resources: irq:18 memory:b0600000-b0607fff memory:b0400000-b05fffff如你所见,我Macbook Air上的无线网卡是BCM4360,这是一款在Ubuntu下面很容易出现无法检测无线网络问题的网卡。lshw 命令实际上是用来列出硬件的,因此命令的名字是lshw。带上网络的选项后,就会只过滤出网络硬件了。了解网卡的其他方法另外你还可以使用lspci命令来显示PCI总线上的信息。你应该使用普通用户来运行这个命令。只需要在命令行下输入: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lspci命令的输出看上去想这样: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00:00.0 Host bridge: Intel Corporation Haswell-ULT DRAM Controller (rev 09) 00:02.0 VGA compatible controller: Intel Corporation Haswell-ULT Integrated Graphics Controller (rev 09) 00:03.0 Audio device: Intel Corporation Haswell-ULT HD Audio Controller (rev 09) 00:14.0 USB controller: Intel Corporation 8 Series USB xHCI HC (rev 04) 00:16.0 Communication controller: Intel Corporation 8 Series HECI #0 (rev 04) 00:1b.0 Audio device: Intel Corporation 8 Series HD Audio Controller (rev 04) 00:1c.0 PCI bridge: Intel Corporation 8 Series PCI Express Root Port 1 (rev e4) 00:1c.1 PCI bridge: Intel Corporation 8 Series PCI Express Root Port 2 (rev e4) 00:1c.2 PCI bridge: Intel Corporation 8 Series PCI Express Root Port 3 (rev e4) 00:1c.4 PCI bridge: Intel Corporation 8 Series PCI Express Root Port 5 (rev e4) 00:1c.5 PCI bridge: Intel Corporation 8 Series PCI Express Root Port 6 (rev e4) 00:1f.0 ISA bridge: Intel Corporation 8 Series LPC Controller (rev 04) 00:1f.3 SMBus: Intel Corporation 8 Series SMBus Controller (rev 04) 02:00.0 Multimedia controller: Broadcom Corporation Device 1570 03:00.0 Network controller: Broadcom Corporation BCM4360 802.11ac Wireless Network Adapter (rev 03) 04:00.0 SATA controller: Marvell Technology Group Ltd. 88SS9183 PCIe SSD Controller (rev 14)这些命令会同时列出有线和无线的网卡。你应该注意到上面的输出中显示我的系统中没有有线网卡。因为我使用的是Macbook Air,它没有以太网端口
保护家庭网络的九种推荐方法
线上BUG:MySQL死锁分析实战
深入介绍:apache负载均衡的安装和实现
早在Ubuntu问世之前,Debian已经是Linux领域的一股主力军了。更确切地来说,正是Debian这款Linux发行版,让从Knoppix到Simply Mepis的其他众多发行版得以成为现实。这就好比是Ubuntu之于Linux Mint的关系:Ubuntu为Mint提供了便于开发的基础。在本文中,本人将详细介绍Debian与Ubuntu相比孰优孰劣,以及Dibian是不是有能力成为实力强劲的Ubuntu替代者。发行版安装尽管Ubuntu立足于Debian基础上,但它不会带来一模一样的安装体验。比如说,Debian让你可以试用KDE、GNOME及其他的桌面环境,而Ubuntu本身实际上就提供了Unity桌面环境。诚然,现在市面上有些Ubuntu派生版提供替代桌面,但Debian是以Debian的名义正式提供替代桌面的。这是Ubuntu所欠缺的地方。值得一提的另一个方面是Debian的安装方式。你有两个选择:要么使用标准的安装ISO文件,要么使用随安装程序捆绑在一起的Live ISO文件。我使用了Live ISO文件,目的是为了看看该版本上的安装程序是怎么处理安装的。让我吃惊的是,按图形化用户界面(GUI)安装程序逐步操作不仅非常简单,Debian甚至还建议我考虑建立一个专门的主分区。考虑到Ubuntu仍是不给予这种建议的少数发行版之一,Debian的这项特性非常好。Ubuntu也提供了一个优秀的GUI安装程序;不过,我发现缺少建议建立一个专门的主分区让人沮丧,因为从长远来看这只会有利于用户。我确信,Ubuntu开发人员迫使用户手动选择该选项肯定有某个神秘的理由,但缺少这个简单的单选按钮让我非常恼火。要考虑的另一个方面是,Debian的安装过程会提出新手用户可能不会明白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关于程序包镜像和GRUP安装在哪里的问题最好还是留给中高级用户去处理。这倒不是说,新手用户搞不明白此类问题,而是说大多数人不愿意为了搞清楚这些东西到底啥意思而硬着头脑研究一番。Ubuntu不同于Debian的另一个方面是,安装过程中出现的视觉效果。Debian的GUI安装程序缺少Ubuntu的安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滚动图形。这倒不是说,一方在这个方面胜于另一方;而是说,这大概表明了Debian给人的印象:这是一款朴实无华的发行版。桌面体验一旦安装完毕,Ubuntu和Debian都提供了一个标准的桌面环境,该桌面环境提供了应用程序菜单、桌面和各种小应用程序。就Debian而言,我选择使用Gnome,那样我最后得到的桌面是自己选择的。就Ubuntu而言,你最后得到的桌面会是Unity。Ubuntu随带火狐浏览器,而Debian则提供了没有品牌的Iceweasel浏览器。它与火狐实为同一款浏览器,只是没有所有权归属Mozilla基金会的商标品牌。我选择的Gnome桌面随带一种标准的Gnome体验。由于我在虚拟机中运行该桌面,最后得到了一种快速的后备模式,因为在我的测试机上性能是限定的。坦率地说,在拥有较少资源的机器上运行时,带Gnome的Debian在性能方面可以说完胜Ubuntu。不过从外观上来看,Ubuntu在美感方面扳回一局。这两款发行版在默认安装后都使用PulseAudio作为其声音服务器,这让人大跌眼镜,因为大多数Debian用户不太可能想要使用PulseAudio,因为它被许多Linux用户认为是一项臃肿的技术。软件管理Debian与Ubuntu有着共同之处的一个地方是,使用Debian软件包管理及其随带的配套工具。在终端层面,apt用于软件包管理。GUI软件包管理方面就开始不一样了:Ubuntu在默认情况下使用Ubuntu软件中心(Ubuntu Software Center,https://apps.ubuntu.com/cat/),而Debian使用Synaptic。对经验丰富的Linux爱好者来说,后者实际上更受青睐,因为Synaptic是一款比软件中心更出色的软件工具。 不过,新手用户可能发觉自己很想念Ubuntu软件中心,因为Synaptic缺少了Ubuntu的默认选项所具有的那种完美。另一方面是Ubuntu的个人软件包档案(PPA,https://launchpad.net/ubuntu/+ppas)和Debian的backports(http://backports.debian.org/)。Ubuntu的PPA其想法在于,你可以确保自己选择的最新的每一款软件都是版本最新。至于Debian,用户可以使用Debian backports获得同样的体验。这些软件基本上是Debian进行测试的、为了供Debian稳定版用户使用而开发的。至于Ubuntu和Debian,用户都要小心,因为先进软件有时可能会带来新问题。我给出的建议是,这两种方法最好都避免,除非是有修正版,或者假如你使用任何某一款软件的先进版可以获得某项功能。虽然旧版软件似乎有点乏味,但是它们往往更加稳定。其他杂项Ubuntu不同于Debian的另一个方面是,Ubuntu中的大多数网络设备在默认情况下就能工作。而万一需要某个专有的驱动程序,限制性驱动程序管理工具就会轻松处理这个问题。相比之下,Debian无法在默认情况下运行许多无线设备。诚然,Debian组件库里面有所需的二进制大对象文件(blob);不过,安装这些文件,并且让许多常用的无线芯片组能够与Debian协同运行还是需要有劳最终用户。一些人可能认为,Debian用起来更困难。我不赞同这一说法,而是会认为,Debian就是没有提供安全带的Linux。想在Debian环境下获得类似Ubuntu的体验,只需要在Debian维基(http://wiki.debian.org/)方面花点时间,另外添加一两个组件库。而最后,你得到的是一个运行稳定的、反应迅即的桌面,它在速度和稳定性方面会让任何安装的Ubuntu相形见绌。享受这个好处的秘密是,Debian只需要你花一点工夫。证明Debian更胜一筹的最后一个例子是,安装专有的视频驱动程序。在经验丰富的用户看来,Debian方法相当简单直接。只要浏览至相应页面,添加所需的组件包,然后粘贴你所需驱动程序的安装命令即可。 不过,Ubuntu用户已被专有的驱动程序管理器过分宠坏了。真正的好消息是,实际上,Debian方法比Ubuntu方法快捷得多。Debian用户只需要从Debian维基拷贝和粘贴两个命令框的内容。另一方面,Ubuntu用户则依赖GUI;众所周知,GUI远远谈不上十全十美。更糟糕的是,要是万一出了什么岔子,假如不深入钻研日志本身,就没有详细对策可供你采取。这里的要点在于,Debian需要更实际上手的用户体验。有些人喜欢这样,而有些人一想到让桌面端Linux成为更深入的体验就犹豫不决。所以说,Debian是实力强劲的Ubuntu替代者吗?答案是肯定的,假如你愿意调整自己的期望的话。有些用户愿意学习Linux如何工作,让他们多花点时间添加所需组件库以获得额外的硬件支持,那毫无问题;对这些人来说,Debian是个非常好的选择。Debian用起来比Arch Linux来得容易,但仍为用户们提供了一种运行速度快又稳定的桌面,你在今后好多年都可以放心地用它。
Redisson 分布式锁源码之一:可重入锁加锁
友情链接
企商汇
源码库
亿华云
服务器租用
源码下载
IT技术网
IT资讯网
益华科技
香港云服务器
IT资讯网
思维库
益华科技
云智核
益强编程舍
创站工坊
云站无忧
技术快报
益强智囊团
亿华智慧云
益强前沿资讯
智能时代
码力社
亿华科技
益强科技
码上建站
益华科技
益强IT技术网
全栈开发
益强编程堂
极客编程
运维纵横
编程之道
益强科技
亿华灵动
极客码头
益强智未来
多维IT资讯
益强数据堂
亿华云
亿华互联
益华IT技术论坛
亿华云计算
益强资讯优选
亿华智造
汇智坊
Copyright © 2025 Powered by
老铁,索引别想乱用
,
益强编程堂
滇ICP备2023006006号-29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