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前端埋点,为啥上线后服务器直接爆了?

发帖时间:2025-11-05 09:01:08

Hello,前端埋点大家好,为啥务器我是上线 Sunday。

说起埋点很多同学肯定是后服不陌生的,面试的直接时候经常会聊到,实际项目中更是前端埋点“标配”。

但是为啥务器,有些同学为项目添加了埋点之后,上线上线第一天,后服服务器就直接被挤爆了。直接。前端埋点。为啥务器。上线。后服。直接这是为什么呢?

典型的错误场景

让咱们先来看几个埋点的典型错误场景

1. 全量直传

很多同学写埋点的时候,最直观的想法就是:用户点一下按钮,我就发一次请求。

于是代码就长这样:

复制button.addEventListener("click", () => { fetch("/track", { method: "POST", body: JSON.stringify({ event: "button_click", time: Date.now() }), }); });1.2.3.4.5.6.

看起来挺合理的,对吧?点一下就上报一下呀,源码库没毛病。

但你有没有想过:当 1 万个用户同时点按钮会发生什么?

1 万次点击 === 1 万个请求,直接打到后端接口。如果有大型的活动,那么活动一上线,可能瞬间涌来几十万请求。后端在没有做好充足准备的情况下,就可能会被直接 “冲死” 了。

2. 没有采样逻辑

有的同学觉得:“埋点嘛,多多益善,反正数据越全越好。”(这样想的同学可不少)

于是页面里几乎所有的动作都打点:

用户点击按钮 → 埋点用户滚动页面 → 埋点用户划过一个元素 → 也埋点

结果就是:用户在一个页面里随便滑动几下,前端 SDK 就疯狂地往后端塞数据。

PS:这里给大家说一个同学遇到过的真实情况

某位同事,直接在一个列表滚动事件里写了埋点。既:用户每滚动 1px 就发一次请求。结果一批用户刚进入页面,后端就已经被几万条无效数据给搞懵了。

所以说:埋点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 有所取舍。否则,你想要的洞察没拿到,云南idc服务商反而先收获了一堆垃圾数据。

3. 没有合并上报

很多同学在写埋点的时候,完全没考虑“合并上报” 的情况,于是每次事件触发就立刻单独发一个请求。

比如:

复制tracker.track("page_view"); tracker.track("button_click"); tracker.track("api_success");1.2.3.

那么这样就会导致出现 “天量” 的请求。

所以说,在上报的时候,要根据 “埋点策略” 进行  批量合并。按照 不同的优先级划分 实时上报 和 统一上报 的方案。

设计终极解决方案

如果咱们想要好好的完成埋点功能,既能拿到有效数据,又不会把服务器 “打崩”。那么就需要对整个埋点方案进行设计了。

先建立一份事件白名单表(事件名、层级、采样率、是否实时、字段 schema、去重规则、负责人),非白名单事件不进行上报。

图片

然后制定 采样策略,目的以 能看清趋势与差异 位标准。亿华云计算

比如:

固定采样:滚动 10%,曝光 30%,点击 50%(可按业务调参)分流采样:userId % 10 < 1 → 10% 样本动态采样:活动高峰服务端下发更高采样,平峰自动降采样分层采样:Core=100%,Important=30%~100%,General=5%~20%

然后根据数据的优先级,采用 实时 + 统一上报 的结合方式

实时上报:Core 事件(下单/支付/注册/登录),用于风控/实时看板统一上报:Important 事件,批量触发(条数阈值或时间阈值)离线上报(可选的):General 事件,集中批量,延迟可以更宽松一些

因为篇幅有限,所以咱们今天就先说这些。

总结来说:埋点得有策略。不能所有的埋点数据都直接实时上报。大家在实际埋点的方案中,也可以使用一些第三方的库或者平台,比如:sentry、神策、GrowingIO 等等的。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